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栏目导航
  黄浦街道   (659)
  南京东路街道   (66)
  外滩街道   (66)
  五里桥街道   (109)
  半淞园路街道   (61)
  小东门街道   (47)
  豫园街道   (60)
  老西门街道   (48)
  瑞金二路街道   (83)
  淮海中路街道   (67)
  打浦桥街道   (52)
  黄浦文化   (2185)
  上海博物馆   (891)
  上海大剧院   (706)
  上海美术馆   (575)
  黄浦图书馆   (4)
  上海城市规划馆   (9)
  风景名胜   (12464)
  外滩   (2061)
  南京路   (1674)
  人民广场   (1309)
  淮海中路   (268)
  新天地   (2176)
  文化广场   (1987)
  思南公馆   (148)
  8号桥   (61)
  豫园   (1507)
  老码头   (531)
  田子坊   (457)
  南京路步行街   (163)
  福州路文化街   (13)
  北京路生产资料...   (5)
  上海老街   (69)
  云南南路美食街   (3)
  世博滨江   (31)
  金陵路商业街   (1)
  历史名人   (14457)
  高旭   (47)
  徐伯昕   (48)
  施维智   (21)
  龚澎   (356)
  鲁迅   (2176)
  黎锦晖   (279)
  蔡元培   (2176)
  郎静山   (340)
  胡政之   (108)
  董竹君   (111)
  黄自   (450)
  柏文蔚   (78)
  盛丕华   (27)
  徐婉珊   (4)
  越飞   (593)
  陶菊隐   (25)
  周祥生   (25)
  瞿白音   (36)
  袁振英   (96)
  袁牧之   (132)
  徐铸成   (179)
  柯灵   (351)
  潘梓年   (77)
  钱君匋   (308)
  赵朴初   (1561)
  林伯渠   (573)
  周璇   (1024)
  薛佛影   (11)
  柯庆施   (291)
  罗生特   (140)
  胡绳   (594)
  陶行知   (2177)
  莫非仙   (2)
  魏金斯基   (19)
  唐君远   (22)
  名人故居   (3757)
  韬奋故居   (7)
  周公馆   (164)
  周韬奋   (2)
  周恩来   (2176)
  李烈钧   (221)
  何香凝   (1187)
  公共文化讲座   (2631)
  公共文化讲座   (2631)
中国报人胡政之发现的人才
作者:蔡晓滨  年份期号: 2014-第12期 刊名:现代阅读 关键词:编辑记者 共生共存 中国现代史 报人 人才 《大公报》 
描述:如果说“大公报”三个字无法从中国现代史上抹去的话,那么“胡政之”三个字,就应该与“大公报”共生共存,传诸后世。胡政之对《大公报》的最重要贡献,是发现、提携、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编辑记者。
中国报人胡政之
作者:蔡晓滨  年份期号: 2011-第2期 刊名:中外书摘 关键词:编辑记者 市场竞争 共生共存 办报实践 中国现代史 报人 《大公报》 
描述:如果说“大公报”三个字无法从中国现代史上抹去的话,那么“胡政之”三个字,就应该与“大公报”共生共存,传诸后世。 胡政之对《大公报》的最重要贡献,是发现、提携、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编辑记者,使《大公报》能在二十多年的办报实践和市场竞争巾,生机勃勃,长盛不衰。 胡政之亲自培养的年轻后生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一一道来,那将是一串很长的名单和极大的篇幅。择其要而述之,徐铸成、范长江、萧乾则各具特色,各有故事。 徐铸成早期在《大公报》的最为得意之作,是三下太原,搞清了冯玉祥的行踪之谜。 北伐胜利后,国内形成了蒋介石、冯玉
事业与营业:胡政之媒介经营理念略论
作者:贾晓慧 王瑾  年份期号: 2006-第6期 刊名: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经营理念 大公报 文化产业 胡政之 
描述:在军阀割据、外忧内患的年代,胡政之经营的《大公报》,既坚持了新闻事业的理念,也使报纸有了赢利,兼顾了文化事业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胡政之操守报业的报格,将报纸营业当事业来做,具有“做大事业”的长远目光,其过人的洞察力,复合型的才智和为事业奋斗的精神,是经营《大公报》成功的关键。
胡政之的对外公共关系作为
作者:赵娜  年份期号: 2016-第2期 刊名:公关世界 关键词:报业史 副总编辑 工作重心转移 要闻版 英敛之 新闻工作 《大公报》 新闻事业 编辑工作者 经营管理 
描述:胡政之是一名杰出的记者、一位出色的报刊政论家、一个熟练的编辑工作者,同时又善于报刊的经营管理。新记公司《大公报》成立后,胡政之担任报社的总经理兼副总编辑,工作重心转移到报纸的印刷、发行、广告、营销、管理等方面,这时的他充分发挥了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才干,成为蜚声于时的报业企业家。他走出了一条百年报业的“新路径”,创造了中国
胡政之与徐铸成 伯乐相马的报坛佳话
作者:邓绍根  年份期号: 2009-第1期 刊名:新闻与写作杂志 关键词:徐铸成 新闻界 黄远生 采访经验 伯乐 邵飘萍 评论家 名记者 
描述:我国新闻界老报人、海内外著名记者、编辑和评论家徐铸成(1907-1991)曾在《报海旧闻》记载:邵飘萍、黄远生诸先生富有采访经验,文笔恣肆,而不长于经营。史量才、张竹平、汪汉溪诸先
“报告事实”与“发自由意见”:胡政之办《国闻周报》的理念与实践
作者:郭恩强 马光仁  年份期号: 2009-第6期 刊名:国际新闻界 关键词:国闻周报 新闻理念与实践 胡政之 
描述:《国闻周报》由著名报人胡政之创办经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时事综合性新闻周刊。《国闻周报》时期,是胡政之新闻思想逐渐成熟之际,这一时期的新闻思想,既是胡政之之前办报思想和实践的总结,也在之后接办新记《大公报》时得以深化。本文以大量第一手材料,分别从事实观、言论观、舆论观、媒介观、经营观对胡政之经营《国闻周报》的新闻理念与实践进行了论述。
一部“挖深井”的力作——评《胡政之新闻职业观及其实践研究》
作者:阳海洪 王怡  年份期号: 2016-第3期 刊名:出版发行研究 关键词:研究方法 学术态度 学术研究 媒介技术 社会公器 陈志强 张季鸾 《大公报》 乡关何处 职业观 
描述:改革开放以来,新记《大公报》成为学术研究的"富矿",胡政之、张季鸾等新记《大公报》创始人成为学界关注热点。但在这些关于胡政之的研究中,或受限于研究方法,或受限于学术态度,多浅尝辄止之作。陈志强教授的专著《胡政之新闻职业观及其实践研究》实
胡政之:与《大公报》一起流芳
作者:陈彤旭  年份期号: 2001-第10期 刊名:新闻天地 关键词:报业史 创始人 民营报馆 《大公报》 胡政之 
描述:一介留日学生,学的是法律专业,为什么能名扬新闻界? 胡政之是新记《大公报》创始人之一。他出身于四川旧官僚家庭,父亲是举人,曾任安徽省安庆县知县。他自幼读私塾,又考入安徽省高等学堂,接受进步自然科学观的教育和新思想的熏陶。1906年,父亲死在知县任上,他中途辍学,送灵柩回老家。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走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泪水流在心里。次年,张政之自费赴日留学,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法科攻读,眼界为之一新,又结识了张季鸾等留学生朋友。因为父亲过世,家道中落,家里每月只能寄给他100多元钱,生活十分拮据,但他
胡政之的新闻人才观及其实践
作者:陈志强  年份期号: 2009-第6期 刊名: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人才培养 兼容并包 左派人士 胡政之 
描述:《大公报》人才辈出,负责报纸经营管理工作的胡政之贡献良多。胡政之认为,突出的个人能力、新闻的职业操守观和对新闻业的热爱,是新闻从业者成才的基本条件。在具体的人才养成实践中,胡政之积极探索了不拘一格遴选人才、放任和信任人才、制度管理和人性化执行等做法,成效显著。基于新闻理念和竞争的需要,胡政之对左派人士也比较重用与宽容。
胡政之的新闻职业伦理观及其实践
作者:陈志强  年份期号: 2011-第4期 刊名: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新闻职业观 不媚世俗 胡政之 不媚强梁 
描述:胡政之的新闻职业伦理观,在新闻报道方面具体表现为公开地获得新闻、真实地报道新闻,在新闻评论方面表现为"不媚强梁"和"不媚世俗",自主地发表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主张,集中反映了民国以后新闻界对新闻职业伦理的积极探索,也表明当时新闻界一部分优秀的从业者,已经能够自觉地在新闻实践中遵循新闻职业伦理的基本要求。
上页 1 2 3 ... 6 7 8 下页
Rss订阅